什么朝代用和田玉做长命百岁锁,玉器的俏色做法从哪个朝代开始的

什么朝代用和田玉做长命百岁锁


1、什么朝代用和田玉做长命百岁锁


朋友你的问题:什么朝代用和田玉做长命百岁锁


我国使用和田玉最多的是清代,那时是盛世时期,和田玉器加工达到高峰,


各式和田玉挂件,手镯,摆件数不胜说,长命百岁锁也是那时起的题材,


要看工艺,包浆.玉料综合判断。现在还有拿青海玉来仿清代玉牌,根本不懂青海玉才发现


几十年。你要满意谢谢采纳。



2、玉器的俏色做法从哪个朝代开始的


1,这个问题得根据目前出土的玉器考证,很多被认为是古代俏色工艺的玉雕,大都是由于埋藏过程中被侵蚀形成的沁色,这类不能做为古代玉雕俏色时间的参考。2,目前根据出土实物,确定为俏色玉雕的是商代俏色玉鳖。3,参考数据资料: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北地穴式房子内出土。俏色玉鳖计出土两件,1件昂首瞪目向前爬行的玉鳖,是利用1块褐色与肉红色相间的玉料雕成,鳖甲、脚爪和双目呈褐色,圆润的腹部呈肉红色。另1只半龟宿状玉鳖,背甲处理成黑色,头、颈、腹和爪均呈灰白色。根据玉材色彩、形状、质地、纹理和造型特点,因材施艺,制成了很好的俏色玉雕,表现了商代玉工的精良技艺。



3、各个朝代和田玉貔貅的雕刻特点?


(1)汉魏南北朝时期玉辟邪(貔貅)


从近十件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玉辟邪情况分析,知此期玉辟邪有如下1些特征:



1、此期之西汉陵区出土的两件玉辟邪,是迄今所知在科学考古发掘中最早遗物,说明以玉作辟邪形器最晚在西汉中期已开始。



2、此期玉辟邪,其制作手法除1些以琢纹手法饰于器物上外,就主流面而言,都是用圆雕法琢制,其器用主要有作镇邪、器座、实用器皿等3种之用。



3、此期玉辟邪尽管形式没有1件是相同的,但其共同特点很多,是综合狮子头和身,犀牛或双角兽之角,羊须、鸟翅、虎爪子于1体之作,充分表现其凶猛超凡、神奇威武之势。



4、此期玉辟邪有双角和单角之分。


(2)隋唐时期玉辟邪(貔貅·)


隋唐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后期,经济繁荣,文化发达,但玉器出土甚少。而玉辟邪实物竟未发现。然故宫博物院藏唐代白玉狻猊类似于辟邪之特点。该狻猊(高3.5厘米,宽5.7厘米)质地温润如羊脂,鬣毛长卷头小,双目圆睁怒视前方,引颈伏地,长尾上卷,似在伺机猎捕。与唐镜上奔驰跳跃的狻猊不同,处于跳窜前静止的1瞬间,既保持籽料的原形(不破形),又启发人们的想象,表现手法上极为成功。


(3)6朝时期的辟邪(貔貅·)形制


有的举踵如跌,有的欲进不前;有的丰硕健壮,有的秀骨清像。其造型特征1般都是瞠目昂首、挺胸鼓腹、阔口大开、长舌吐垂、4足交错、尾长基地。其神情剽悍,风采飞扬;其凝重似山,咄咄逼人。不仅使人领略到6朝石刻艺术的力量和魅力,更使人从中感悟到当时思想的解放、文化的交融和人性的飞扬,以及智慧、想象力和创造力空前的发挥。


南京辟邪极其完美的体现了作为6朝古都的神韵。6朝的文化,虽然过去1千5百多年了,以辟邪为代表的6朝石刻,经受了历史的风吹雨打,依然威武地守卫在帝王将相的陵墓前。蕴含着华夏文明的雄浑和肃穆,辉耀着那种神圣的庄重,飘逸的轻盈,精神世界的纯净和虔诚,孕育着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希望。感动着今日众生,不敢存1丝怠慢之心。


(4)清代玉辟邪(貔貅·)的特征


至清代中期,特别在清乾隆年间,复以新的形式出现。如清中期1件玉辟邪形器,以立雕加镂雕和浮雕、线刻而为,作子线和大小不同的3辟邪复合为1器。各辟邪皆双角,背有齿状凸脊,体光无纹且无羽翅,头顶有双角,颔下有须,形如狮或虎,大小不等,形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



1、此期玉辟邪之料,全部用和田优质玉料制作,表面讲求平滑的抛光,亦便于保存原玉璞皮色,但总体的神气,没有汉魏时期的古朴典雅和威武。



2、此期玉辟邪中的具体形态,凡前期的双角、羊须、猛兽身躯等都保留下来,是知它与前期有延续和继承的关系。



3、此期玉辟邪亦有1明显的变化和差异,主要表现为极少见有独角者(按此期凡独角神兽,另称为“角端”),腹间无羽翅,背有齿状凸脊、蹄足等。



4、鲤鱼跃龙门玉器是哪个朝代


皮色有点像做上去的,玉质不是很润,雕工也不怎么样,看样子很多杂质!黄玉或者秀玉之类的!~纯属各人观点!3533。



5、从中国哪个历史朝代时期开始,和田玉进入生活化时代?


在中国最早的1部地理著作《山海经》中记载了玉的神话,传说玉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皇帝的食品--玉膏形成的。共有5色,质地致密坚硬,润泽有光,天地鬼神都以它为食,如果君子吃了,可以防止不祥之事。古代以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5色为正色,其它为间色,和田玉也以此被划分为5大类,即白玉、青玉、黄玉、糖玉、墨玉。  白玉:和田玉以白为贵,而且在世界各地的软玉中白玉是极为罕见的。特别是白玉中的羊脂白玉品种,因其颜色如羊尾的脂肪1样洁白,故而得名羊脂玉,世界上仅新疆出产,而且产出极其稀少,十分名贵。在富士特和田白玉城仅羊脂玉饰品有近千件,小到指甲大小的挂件大到重达8公斤的雕件饰品,可谓应有尽有。另外还有1种青白玉,以白色为基调,在白玉中隐隐闪青色,属于白玉和青玉的过渡品种,在玉雕饰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  青玉:和田玉中青玉最为常见,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,颜色的种类很多,有淡青、深青、碧青、灰青、竹叶青等。青玉中常见大块者,因此常被雕琢成大的摆件,特别是大型的山水玉雕,不仅意境表达的完整,而且颜色清亮,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。  黄玉:黄玉十分罕见,在几千年采玉史上,偶尔得以见到,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。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,有栗黄、秋葵黄、黄花黄、鸡蛋黄、虎皮黄等色。古代玉器中有用黄玉琢成的珍品,如清代乾隆年间的黄玉3羊樽,黄玉佛手等。  墨玉: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,其墨色多为云雾状、条带状等,1般有全墨、聚墨、点墨之分。全墨即“黑如纯漆”,乃是上品,十分少见。聚墨是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,常被用作俏色。点墨则分散成点状。墨玉的颜色主要是由于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造成的。  糖玉:随着新疆软玉的不断开采,人们在开采过程中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品种,其中糖玉、碧玉是比较重要的两个品种。糖玉是类似于红糖的红褐色,主要是由于玉石中所含的铁元素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被氧化成3氧化2铁,而呈红褐色。在中国传统观念中,红色象征着吉祥如意,因此和田玉器饰品中的糖色也称之为喜庆色,在玉器雕刻时常作为俏色之用。在富士特和田白玉城你可以看到1些饰品上有用这种糖色雕成的蝙蝠等吉祥物,喻为“鸿福”(红蝠)的意思,这样不仅延伸了饰品的文化底蕴,同时使得整个饰品更加栩栩如生。  此外,根据和田玉产出的环境不同,方式不同,还可分为山玉、山流水和子玉。  子玉,人们也常常称之为“子儿料”,它是山上的原生矿石经风蚀剥落后被河水搬运到河流中、下游,分布于河流两侧滩地中。由于经过了长期的搬运、冲刷使得棱角被磨圆,形状就好似鹅卵1样,结构松散的地方慢慢被磨落,留下的是质地坚硬的核心部分,所以子玉的质量1般都较好。  山玉,也被称为宝盖玉,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床,没有经过搬运作用,因此它的块度大小不1,而且棱角分明,表面不平整,质量上不如子玉那般细腻。  山流水,这种玉是由原生矿石风化剥落后,再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,后来被采玉人发现并将其形象地命名为“山流水”,其质地介于山玉和子玉之间。  和田玉颜色丰富,产出条件又有不同,因而和田玉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,这是世界上任何出产软玉的国家都无法比拟的。  羊脂玉:羊脂白玉是1种角闪玉,和田玉中白玉之最。羊脂白玉,顾名思义就是好似羊脂(俗称羊油)1样的玉石,那么首先肯定是白色的,当然不会白的象白瓷器。多数白中会带有1点别色,不能说带1点淡淡的色调就不是羊脂白玉了。现代宝玉石学家的解释是:表示优质白玉,其颜色呈脂白色或比较白,可稍泛淡青色、乳黄色等,质地细腻滋润,油脂性好,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。  羊脂白玉晶莹洁白,细腻滋润而少瑕疵,“白如截肪”。其特点就是,特别的细腻、光亮、温润。上佳的羊脂白玉近于无瑕,好似刚刚割开的肥羊肉脂肪,而光泽正如凝炼的油脂。羊脂白玉,其硬度为6至6.5,韧性和耐磨性却是玉石中最强的,质地致密,化学性质极其稳定,即使浸泡在水土中2000余年,其质地硬密,温润如初,这就是它的可贵之处,也正是它贵重价值所在。  羊脂白玉自古以来人们极为重视,但存世极罕,是玉中极品,价格非常珍贵。白玉不但象征纯洁、高尚、温润,而且象征吉祥、安谧。古人所谓:“温润,仁也!”在古代,帝后才有资格佩带如此上等白玉。如已被国家定为“国宝”的西汉“皇后之玺”就是利用晶莹无瑕的羊脂白仔玉料雕琢而成的。




6、金沙遗址是在哪个朝代的


金沙遗址指的是什么的呢,相信大家比较陌生的吧,金沙遗址是在哪个朝代的,我们来看看下文。 金沙遗址是在哪个朝代的:商周时期 金沙遗址是21世纪中国第1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,是世界上同时期出土古代象牙最集中的遗址之1,是中国同时期出土金器、玉器最多的遗址之1。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,金沙遗址是4川省继广汉3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1,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。是成都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文化遗址。金沙遗址分布约4平方公里,规模仅次于3星堆,再现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蜀文化的辉煌。金沙遗址博物馆2007年在金沙遗址原址建成开馆,展示了神秘的古蜀文化和独特的青铜文明。 简介/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青羊区金沙遗址路。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2十1世纪第1项重大考古发现,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“金沙遗址”是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时首先发现的,在沉睡了3000年之后被发掘出来,“1醒惊天下”。其太阳神鸟环十分绚丽。距离3星堆遗址50公里,该文化所处年代约在前1250至前650,在前1000年时较为繁荣。金沙文化和3星堆文化的文物有相似性,但是没有城墙,约等于3星堆文化的最后1期,代表了古蜀的1次政治中心转移。 文化时期 金沙遗址 在出土的金器中,有金面具、金带、圆形金饰、喇叭形金饰等30多件,其中金面具与广汉3星堆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1致,其他各类金饰则为金沙特有。玉器种类繁多,且十分精美,其中最大的1件是高约22厘米的玉琮,颜色为翡翠绿,雕工极其精细,表面有细若发丝的微刻花纹和1人形图案,堪称国宝,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1致。出土的400多件青铜器主要以小型器物为主,有铜立人像、铜瑗、铜戈、铜铃等,其中铜立人像与3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相差无几。石器有170件,包括石人、石虎、石蛇、石龟等,是4川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、最精美的石器。金沙遗址是4川省继广汉3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1。经统计,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,包括:金器30余件、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、石器170件、象牙器40余件,出土象牙总重量近1吨,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。从文物时代看,绝大部分约为商代(约公元前17世纪初—公元前11世纪)晚期和西周(约公元前11世纪—公元前771年)早期,少部分为春秋时期(公元前770年—公元前476年)。而且,随着发掘的进展,不排除还有重大发现的可能。金沙遗址的发掘,对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。金沙遗址所提示的是以往文献中完全没有的珍贵材料,将改写成都历史和4川古代史。 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金沙遗址原址建设的专题性博物馆,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,由遗迹馆、陈列馆、文物保护中心、园林区和游客接待中心5部分组成。建筑总面积37895平方米,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8000多平方米,地下约9000平方米。绿化面积138000多平方米,绿地率达70%,栽种有银杏、水杉、桢楠等古老树种。金沙遗址博物馆总投资3.89亿元。 祭祀场所 位于遗址东南部,沿着1条古河道南岸分布,面积约15000平方米。发现了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迹63个,出土金器、铜器、玉器、石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,象牙数百根,还出土了2000多根野猪獠牙、2000多支鹿角等。 大型建筑 位于金沙遗址东北部,是1处由8座房址组成的大型宗庙或宫殿建筑,由门房、厢房、前庭、殿堂构成,总长90米、宽50余米,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,这是我国西南地区先秦时期发现的最大的1群建筑。为木骨泥墙式建筑,屋顶覆以茅草。 房址 发现了70余座,分布在10多个居住区,在房址周围,发现有水井、生活废弃物的灰坑、烧制陶器的陶窑等。 墓地 已发现集中的墓地3处,共有墓葬2000余座。墓葬有单人葬、双人合葬,经鉴定的双人合葬墓均为1男1女,可能是夫妻合葬;有1次葬、2次迁葬;有竖穴土坑墓、船棺墓。大部分墓葬没有随葬品,少部分墓葬随葬有1些陶器,极少数墓葬随葬有较多的铜器、玉器等。

相似内容
更多>